“宝宝军团”热潮退却 理性看待收益下滑
货币产品收益的周期性现象
近期“宝宝军团”的收益率持续回落,互联网金融热情迅速冷却。投资者要清楚一点,“宝宝”类产品背后对接的都是货币基金,分析它们的收益率也就是要分析货币产品的投资收益。一个简单的比较标准是观察银行间市场shibor利率的走势,可以发现近两个月短期资金价格都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市场资金并不缺乏,那么对于以协议存款为主要投资方式的货币基金来说自然是不利的,银行不会接受高的存款利率,其收益自然要回落。收益率的下滑不是“宝宝”类产品的自身问题,实际上所有的货币基金都有这种周期性的收益波动,每逢月末、季末、年末的时候,收益率总会走高。
第二,如果在绝对收益类产品当中比较的话,“宝宝”类产品在收益率方面并不存在长期性的优势,甚至是从来也没有过优势。2013年,全市场所有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3.6%,而最高的货币产品收益率仅为4.2%,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5%之间,城投债的收益率高于6%,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4%,更不要提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了。“宝宝”类产品的最大意义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一种对抗通胀的工具。
差异化需求引发资金流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具体到基金市场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需求等级层次,而每一级都对应了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适用于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宝宝”类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给大家的感觉似乎水火不容,但实际上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从客户层级上看,两者的客户群体并不是绝对的重合,银行理财产品面对的是中高净值群体,最低的投资限额也得5万元,且这部分客户在银行具有相当强的粘性,也是银行个金部重点服务的群体,其投资需求处在归属需求层次;“宝宝”类产品主要面对的是碎片化理财需求,简单地讲就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活期存款,其投资需求仅停留在安全需求层次。近期,余额宝将5万元以上的大额转出改至T+2到账,投资者可以嗅出一丝味道。
渠道革命 流量为王
同质化的货币基金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竞争更多地来源于互联网端的争夺。从目前“宝宝”类产品背后的互联网形态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以余额宝以及理财通为代表的闭环平台形态,集社交、支付、消费、理财为一体的闭环生态环境,使得该类型产品更具侵蚀力;一种是具备超级流量入口的大型搜索平台,如百度百发,但从现实运行情况来看,一次性产品更多地使产品的持续性被打断,其竞争能力要弱于前者;还有一种是以数米网、东方财富等第三方投顾为代表所发行的货币产品,投资增值服务是此类机构的优势,但限于流量以及客户粘性不足,后期发展面临较大的瓶颈。
理论上看,任何存在沉淀资金的互联网企业都有参与“宝宝”类产品开发的优势,包括P2P网贷、电商、网络社区、游戏等等,作为一项产品增值服务来增强账户以及平台价值都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但互联网行业是特别容易形成“721”格局的行业,70%的市场份额将被行业龙头拿走,渠道革命之后的“宝宝”金融仍将呈现流量为王的状态。
理性看待监管压力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近日撰文表示,对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实施存款准备金管理,借此缩小监管套利空间,并预计若余额宝缴纳存款准备金,则年化收益率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央行重申要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好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得误导消费者。
对于监管我们持赞同态度,越是技术变革带来的创新越值得监管,特别是在以风控为核心的金融领域。对余额宝实施存款准备金管理,央行需要对两个问题做出回应,成熟市场国家对于货币基金是否要上缴存款准备金并没有采用一致性规则,对于一些债券投资比例较高的货币产品是不需要上缴的;第二个问题,如果需要上缴存款准备金,那市场之中所有的货币基金是不是都要一视同仁,而不单单针对规模较大的余额宝,这涉及到市场公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