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作物不再经济:棉农每亩地收入仅1200多元

股票入门 2025-03-12 03:04www.16816898.cn炒股票新手入门

从棉农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棉花种植面临的困境。曾经,棉花作为经济作物,为农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但如今,随着投入与产出的失衡,种植棉花已不再是农民心中的优选。

新的棉花年度即将开启,连续实施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不再延续,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使得今年的棉花市场备受关注。从山东通讯员的反馈到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植棉面积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农民们纷纷表示,种棉花已经不再“经济”。

深入探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劳动投入和种植收益的不经济性是主要原因。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机械化水平低,使得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随着农业生产机会成本的升高,这种投入显然不合算。同样一块地,种棉花只能种一季,而种粮食或蔬果可以收获更多季节的产出。尽管棉花价格高于粮食价格,但农民对于粮棉比价已经产生了新的认识。以山东为例,皮棉的单产收入与种两季粮食的收入相当,与种蔬果和外出打工的收入相比则显得微薄。

这种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使得农民对棉花种植失去了热情。棉花生产面临的困境警示我们,粮食生产也要预防这种“不经济”的情况出现。当前,粮食生产高投入、高成本的趋势愈发明显,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局面难以改变。与此农民从事非农劳动的收入大幅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厌农”“弃农”,生产非粮化的倾向严重。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在于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一方面要继续扩大补贴总量,探索形成农业补贴与粮食生产挂钩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与此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也是必要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使种粮更加经济划算。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我国粮食和棉花生产的稳定与安全。

上一篇:600016分红时间(600016分红记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